海棠文学 - 耽美小说 - (七五同人)大宋小吏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53

分卷阅读253

    是他的手笔,使用感和现代也差不了多少了。

云雁回在说话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

下面的翰林、御史们都好奇地看着他,本来很不理解那板子是做什么的,还有少年郎在做什么,直到他写了一句“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之后,大家才明白那是写字用的,悬挂起来倒是方便大家观看了。只是,这么小一块,写几句话也就没空处了。

此时此刻,有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看来,此人就是传说中那位年轻的主编了。

随后,少年郎回过身来,把手中的白色条状物往面前的书桌上一扔,双手撑着书桌,朗声说道:“在下主编云雁回,今日特来与诸位探讨一番报纸的编辑与采访工作。”

王甫生:“…………”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句话是胡翰林送给本报的警语,诸位都是有才之士,但我还是再解释一遍吧,此言意为随和而不随波逐流,恪守中立,不偏不倚。这,正是在编辑报纸时需要体现出来的!”

王甫生:“…………………………”

李泽云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位少年主编说的是“体现出来”,而非“做到”,颇值得玩味,再看周围的同仁们也小声窃语着,便偏头去看王甫生,“王兄,你怎么看?”

不想,李泽云转头就看到王甫生如同石雕一般,脸上的表情更是难以言喻。

“王兄,王兄?怎么了?”李泽云看王甫生如梦初醒,笑谑道,“怎么,听云主编解,受益匪浅,都入定了?”

“……”王甫生看了看李泽云,又看了看上面神采飞扬的云雁回,嘴唇动了动,“一,一言难尽……”

……

云雁回尚在上面侃侃而谈,好在大家都是有素质的人,而且胡翰林可也在一旁正襟危坐,随时准备记笔记呢,所以他一开口,窃语的人就住口听讲了。

“接下来,我会分几部分阐述。同时,通过一些实际事例,为大家体现这句话的含义,以及你们日后可能用得上的经验。”

云雁回又摸出一块黑板刷,转身把那行字擦掉了,在上面又写了一句话。

一.目标消费人群。

众位编撰人员顿时又sao动了起来,倒不是因为这句话语言有点怪异,而是因为那块板子,居然,是可以反复擦除书写的吗?

就连胡翰林也“咦”了一声,盯住了本来没放在心上的黑板。

大家都上过学,有的更教过学,几乎是一瞬间,就察觉到了此物的妙用。

胡翰林不禁开口道:“等一等,你……冒昧了,云郎,你能否说一下,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啊,是黑板和粉笔。”云雁回介绍了一下,“可以反复书写,而且尺寸想多大都行,成本很低的,工部刚刚研究出来的,我这个是试用品。相信不要多久,各个衙门和书院就能装备上了。”

胡翰林听到最后一句话,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一伸手,示意云雁回继续。

云雁回便接着给各位才子讲课,他心里本来是有点担心的,毕竟这里坐着不止都是文人,还是特别厉害的那种。

经历了残酷的科考选拔之后,才学特别好、特别优秀的,才能进翰林院和御史台呢。

这些人里要是有刺头,估计很难搞,云雁回倒是没什么,他就是怕在胡翰林面前耍流氓会把老头气中风……之前发现他是“文盲”之后老头就郁闷极了。

但是讲着课云雁回就发现了,越有文化的人素质还真是越高,比起下面那些通讯员,这些翰林、御史不知道多有素质,全都认认真真地记笔记。

不是说他们中真没刺头了,但是全都知道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要谦虚地学习。

所以一上午的课,上得非常顺利友好,云雁回深入浅出地讲解案例,众位才子也听得津津有味。

对他们来说,这些报纸编撰背后的故事非常有吸引力,云雁回说的内容更是体现了他对此的确很有发言权,值得他们学习,因此态度便更好了。

到了结束之后,一个个,都喊起“云师”来了。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我身无功名,年纪又小,也没念过几天书呢,怎么值当诸位如此称呼。”云雁回“谦虚”地说。

“圣人还有一字之师呢,何况云师的确才学深厚。”有人大声说道,“胡公也曾经大赞过您是有志之士,但是您却能用最浅显的话语来给我们讲课,正如您所说的,这也是报纸的编撰要求,要有内涵却不掉书袋。古有白乐天令老妪解诗,咱们的报纸,也要能做到这一点才是!”

众人纷纷赞同。

李泽云也认同地连连点头,一堂课上下来,就知道云主编是真的有本事了,不过看看旁边的王甫生,怎么又一脸奇怪的神情了,让李泽云不禁有点担心,“王兄,你怎么了?”

“没,没什么……”王甫生摇头。

胡翰林的脸有点绿,他是赞过云雁回,但那是云雁回“吹牛”之后,暴露之前,待到知道云雁回是“吹牛”后,他怎么可能跑去和夸过的人一一解释啊!

再看云雁回,胡翰林就更黑线了。

云雁回:“啊哈哈哈哈哈你们这样说那我怎么还好意思拒绝,老师都喊了,那待会儿我叫烧烤来请各位吃——日后你们来水景记报上过我的课一律有折扣啊!”

众位翰林、御史一起欢呼起来。

李泽云拉住王甫生,“太好啦王兄,待会儿有烧烤吃了!哎呀,南蛮烧烤每次都排特别长的队,老买不到呢!云师太好了!”

王甫生精神恍惚,“是啊,太好了……”

第176章东京日报

多年后,学者们评价时,除了提及它对后世新闻传播行业的启示之外,无不认为其为北宋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并且为后人研究北宋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可靠信息。

于皇祐三年元月发行了第一期,有时事要闻、社会评论、文学艺术等等版面,甚至登上了第一则报纸广告——关于大宋甲级蹴鞠联赛进行选拔赛的消息。

这一则广告,是宋甲主办方的宗室们亲自会见编辑部敲定的,付了真金白银的广告费。

同时也定下了基调,即便同是朝廷部门,也不能随便在日报上登广告,该给多少一文钱不能少。

后来,由于销量节节攀高,权威性也越来越高,虽然官家没有要求,也没设立通讯员,但各个衙门甚至在内部定下了军令状。

参考对于下面县的上稿量要求,要求必须在上露面多少次,随之而来的便是各个衙门自发投稿,或者是邀请过来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