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学 - 经典小说 -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在线阅读 -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63节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63节

    皇上听完,却是错身半转头,对着僵直而立的太子说道:“太子,你如何看?”

    刘煦觉得,自己此时不如死了好,母后告诉他,郑镜堂与唐家的联系千丝万缕,在高永清一案中也已显现,唐家同卓大哥已是对立之态,恐有相害之心……那么郑镜堂的话就必须反驳,说不定这个弹劾就和唐家有关,他如此建议大概也是用心歹毒,总之自己不能让他与唐家如此轻易得偿所愿危及卓大哥。

    可他该怎么说,怎么办?

    恐惧和软弱几乎就要填满他的整个人,混乱至极与空洞无物两个极端此时撕扯刘煦的思绪,直到一个声音自记忆中响起:

    “坚强起来……”

    那是卓思衡在秋猎夜谈时说过的话。

    对,坚强起来。

    刘煦在此时才忽然明白,坚强是一切的始源,当他坚强时,自然便逐渐冷静,而从前读过的书看过的人和事,便清晰有条理得出现在脑海,供他斟酌选择最合适的言辞回应这致命一问。

    “回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同当年高永清一事并不相仿。”

    此言一出,连皇上都略显诧异看向自己儿子,只道:“哦?有何不同?”

    郑镜堂与所有官员都朝刘煦看了过来。

    刘煦死命压抑恐惧和慌张,声音虽还是控制不住的小了点,但措辞却几乎很快完成:“高永清弹劾唐氏以结党为主,故而为求平衡与公允,父皇才由吏部与督查院协商共派前往青州查验。但卓思衡此参却不涉及结党营私,如此兴师劳动,只怕会令朝野不安。”

    郑镜堂慢条斯理道:“太子殿下,此事虽不涉及结党,却有动摇国本之可能,不得不慎之又慎,臣知晓卓思衡于您有救命之恩,但此事却必须以严明之态处置,这也是朝廷对圣上吏治的交待。”

    有那么一瞬间,刘煦想要放弃了,他这辈子,除了行刺自己的刺客,没和任何人起过言语上与肢体上的冲突,不管何事,只要略有对抗的苗头,他下意识的行为都是避让和退出。可反对的话已经说出,此时再退又有什么意义?

    坚强起来。

    刘煦忽然抬起了头,假装没有注意到正在看着自己的父皇对郑镜堂沉声道:“郑相此言差矣。我在父皇面前须称一声儿臣,虽是子,但仍是臣,郑相为臣多年,自然知晓为人臣者当以社稷为先,我开蒙受学以来所学所得皆是此理,史书中便是有臣子为社稷而立身,甚至有时连性命都要舍弃的。作为父皇的臣子,我心中想得也是社稷,而不是一人的恩怨。若将恩怨置于社稷之前,我又怎么配为人臣人子?父皇为我遍寻名师,日理万机仍不忘督促我功课,难道此一问就是要听我一句回避之言的么?”

    余光看到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就连曾学士也不例外,刘煦不知怎么提起从未有过的勇气,转向父皇,礼道:“儿臣若有偏颇偏倚的私心,大可直说要卓思衡亲自递表辩解,为他留足余地,但儿臣明白,御史台执掌天下公允,御史台的官吏都由父皇亲自委任,皆是父皇重信的中正强干之人,此事本就该由其负责。”

    太子一口气说完,只觉像死了一次般虚脱无力,努力去看父皇,却出乎意料看到一丝少有的笑意。

    “职所有责,懂得这个道理很好,虽说你的想法也有些欠考虑的地方,不过,看得出来读书是足够用心,只是朝政之事万不可生搬硬套旧理陈论,要多着眼多思考,才能度量忧患,明辨利弊。”

    皇上的声音在这个紧张的下午终于有了一丝回缓的温和,太子连忙点头受教,只说父皇所问他便回答,确实有欠考虑。皇上点点头,再看略有愣住却马上缓回微笑的郑镜堂,只见其又缓缓起身,含着一丝欣慰的笑意诚挚道:“恭喜圣上,太子如此明理,得见是社稷之福。”

    刘煦低着头,心里却彻底惊讶了,这就是官场老油条吗?态度过度竟然如此丝滑,临时组织的语音也如此到位,自己真的是不够看……

    可惜卓大哥不能教他如何应对。

    太子只好保持一贯的羞赧姿态站在父皇身后。

    皇上的心情似乎的确有所缓和,环顾众人道:“那便由御史台、吏部以及江南府共拟名单,由朝廷和地方共派监察使同往勘验此上奏是否属实。”

    众人领旨皆道圣明。

    自天章殿出来,太子的气不止松了一口,脚步都轻快许多,只是残余的恐惧感仍是令他有些惴惴。

    “太子殿下,留步。”

    于是在听到有人叫他时,太子几乎在停住的同时原地颤了一小下。

    曾玄度大人做过自己的老师,虽说只有很短一段时间,但绝不陌生,太子仍旧以师礼相待,在原地等了好一会儿,曾大人才慢悠悠走过来。

    “太子殿下的功课如何了?”

    曾学士忽然慈祥得关心起自己的功课来,刘煦实在不明所以。曾学士在学问上极为负责,却从不多言多语,他在教授自己学业时,自己同他说得话还不如和卓思衡说得多,此时他猝不及防一问,太子不明所以,却仍乖巧回答了一下最近功课的进度和学习情况。

    “那今日是皇上传询太子殿下至天章殿,亲自治问功课么?”曾大人垂着眼睛问道。

    刘煦说道:“是我的经史师父,弘文馆张大学士,他要我于此休憩免学之日将近日所积写之文章拿给父皇看问。免得平常午后问课耽误学业,又是夜里叨扰父皇,不尽孝心。”

    “哦?张大学士什么时候要太子如此表述孝心的呢?”

    “昨日。”

    曾学士点点头,又说了几句要太子勤勉治学的话,半个字没提卓思衡和与其有关的案子,告辞后又慢吞吞离开了。

    刘煦实在不明白。

    他唯一能问的人也只有自己的母后了。

    当他于中宫请安,将今日之事与曾学士语焉不详的问题告知母亲。

    皇后陡然自座位上站起,脸色都白了几分,确认四下无人才低声道:“孩子,你是被人算计了!曾大人是在提醒你!”

    刘煦愣住了:“我……我被什么人算计了?”

    “你的老师……竟然如此对你,当真其心可诛!”苍白褪去后,皇后的面上只余愠色,“他要你休憩之日去找你父皇禀告学事,第二日便是休憩,又刚好有与卓思衡有关的参奏议上,怎会有如此巧合之事?朝野尽知你同卓思衡之间有恩义之交,此事当是避嫌,他要你前去便是早知会有奏参,故而要你涉险冒犯天颜!”

    刘煦也白了脸,后怕道:“我若是替卓思衡说话,便是害了他也害了自己?”

    皇后沉着脸点头道:“可你如果不替他说话,你父皇又会觉得你不知恩惠为讨好天颜对恩人落井下石,有失德行;你一言不发便是为明哲保身持中不言,更显懦弱无能……如何都是错啊……”

    太子虽知道今日危急,却没料到危险至此,已是后怕至极,颤抖声音道:“他们要利用我来……来击溃卓大哥?”

    皇后此时反而已是镇定许多,她轻抚过儿子出满冷汗的鬓际,轻声安抚:“但是你做得极好,此时进亦是退,反倒没给他人构陷你与卓思衡的余地,若是你卓大哥能见到你今日的决断与长进,必然也同母后一般欣慰……”

    第97章

    江南府转递的上谕抵达瑾州永明城当日的清晨,卓思衡正在吃一碗腾腾加了鱼丸的汤面。

    慈衡抵达永明已有了些日子,仍是不喜欢海滨的潮闷感,晨起就恹恹的,吃东西时才勉强有点精神。

    卓思衡替她夹菜,想着该吩咐新雇来的厨子多做点北方口味的菜给meimei改善一下胃口时,陈榕将学事司的紧急公文送入小厅。

    看过后,卓思衡只是笑了笑,该夹菜夹菜,该吃面吃面,胃口依然好得很。

    “这是哥哥前几天起就一直等的公文么?”慈衡觉得哥哥的笑容有些古怪,是那种看起来柔和实际上却透着一丝狡猾的诡异感觉。

    “比你jiejie的信晚了三天,大概人在江南府建业修整一番才不慌不忙到了永明,今日一早登岸,立即就要到州学巡查。”卓思衡吃饱饭撂下筷子,温言道,“还是吃不惯吗?明日给你做些家乡的小炒?”

    “那还是jiejie消息灵通!早就将哥哥被参和来人巡查的事告知,咱们也做好了准备!”慈衡见惯了哥哥的稳重,却也好奇到底事情如何,点了点桌上的公文道:“我能看吗?”

    卓思衡当即应允。

    慈衡飞快浏览,边读边冷笑道:“好大阵势!为了抓哥哥的错处,还派了五个人来!为首的那个还是四品的御史台都察院左侍御顾缟,又有吏部郎中,江南府巡检司司吏,还有……”她的眼睛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睁圆,看看文书,又看看卓思衡,所有的话都噎在口中,也不知是愤怒还是错愕,竟憋红了一张小脸。

    “我不会有事的。”卓思衡拍了拍meimei的肩膀安抚道,“谁来都不会。”

    说完他起身去更衣,自镜前端正好官帽,理正袍衿与袖口,深深吸了口气。

    卓思衡骑马抵达州学时,门口早市仍是热闹非凡,不过十数日,瑾州州学便与从前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天差地别,挑子挨着地摊,人也挤挤挨挨凑在临时摆开的桌前吃些便宜却诱人的早点,不止是州学学生,更有附近住家的老小来这里买一碗云吞或是鱼面。

    陆恢同聂铸明也已身着官袍等在此处,聂铸明显得有些紧张,犹豫问道:“大人,要不要先让商贩们离去?一会儿巡察大人们就都来了……”

    “不必,他们本来就是来看这些的。”卓思衡平静道,“叫其他吏员也一道出来迎接吧,不用站在道中影响人家做买卖,我们到街边去等。”

    陆恢从容自若答应,聂铸明却焦虑不已。其实州学即便如今也没有多少吏员,凑了九个人站在一处,只有陆恢是低级官吏的青袍,其余都是吏员的蓝色襕衫,唯有卓思衡身着绿色官袍,还算有点品级和分量,但这一排人看起来,也实在是寒酸。

    ——至少当巡察使的众人抵达此处时,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

    卓思衡率领学事司官吏拜见了顾缟,瑾州本地随行的则是王伯棠和潘惟山二人,他们本就是瑾州州府衙门的一二把手,上面的巡察工作组下来,自然要陪同。

    尤其还是这么大的事。

    卓思衡看着一行官吏在川流熙攘中站定,因不是出巡,也没人替他们开道,场面一时很是尴尬,不过好在已过了早市时间,摊贩和客人都在不断散去,他这时才要吏员开道,让出一条直通州学正门的路来。

    “卓提举,这便是你在州学办得早市?”顾缟冷着脸问。

    “不是。”卓思衡的表情格外诚恳,“此处道路也不属我州学独占,百姓要来摆摊叫卖并无不可,只是我有规定,只早晚二市可制位于此,另需自行清理摊点,不得污扰。”

    站在门口,小贩散去,终于周围又清净下来,各人才有了真正是在州学的感觉,卓思衡一一看过去来人,只见顾缟虽年纪四十出头,却比年轻些的官吏还要强壮高大,宽肩厚背很是威武,说是武官都有人相信。慧衡的来信里有附一张抄录曾大人原话的纸条,说是顾缟此人的的确确是武举出身,但亦极通文墨,在边关办过几次军营里的弊案,人称“铁吏”,圣上得知后特意拔擢至了御史台,起初御史台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吏都觉得他没有功名不过是个粗人,谁知后来论事争辩,竟无人能旁征博引过他,自此他尤其服众,再无人置喙出身,也慢慢一步步当上四品官吏,正直刚健,说话和态度都是冷硬不折的风格,平常在朝中谁得账也不买谁的面子也不卖,可谓是一身钢骨不容错,此人能来对卓思衡来说焉知非福。

    其余几个则是陪同随行,虽有两人的吏部背景被曾大人列为可疑,且这样的机会郑镜堂和唐家不会放过,许是另有目的也未尝可知。

    但有一个,同曾大人来信中所言不同,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那人站在最末尾,冷冷清清,只是看着,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正是高永清。

    上面让江南府派个巡检司的本地官吏,没想到他们竟临时换了人。但卓思衡今早看到高永清的名字时却并不意外。

    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恶心他们两个人呢?

    一个是监察使,一个是被弹劾的地方官,利益最攸关的两人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永清从严和回护都令自己进退两难,郑镜堂和唐家此举实在是恶毒又狠辣。

    想他今年春天三年任满,因律治有为提到江南府巡检司,却第一个碰上了自己的案子,卓思衡心中虽是气恼,可面上仍是平和的笑容,让着几位一道入内。

    ——进入州学穿过正堂,所有人又傻了。

    里面竟然还有一个市集!

    说是市集并不准确,卓思衡管这叫州学步行商业街,但他的措辞并没得到认可,州学和百姓仍是叫这里学府市集,这让好不容易能施展新鲜名词的他非常沮丧。

    此处青石砖铺路百米余长的甬道本是通往内学的出入之路,分隔开州学的办公区与教学区,之前两侧多是树木,如今却建起了棚亭式的简易店面,挂满招旗。不同于外面,此地的店面极为安静,一半以上都是卖书籍字画与文房四宝的斋号,倒是还有卖药卖茶叶的共用一个小铺,清苦却沁人心脾的香气幽微而来,倒让刚有暑热的永明多了几分清明之感,最神奇的是还有两处卖糕饼的铺子,只是没有炉灶和后厨,只以竹盒或是荷叶包着些现成的甜食与果脯,路过便心口甜丝丝的,这里买吃食的学子却比旁边一处卖纸的铺亭还要多三五人。

    很奇怪,众人都觉得这里虽实在不像是州学那般肃穆庄重,但又并非那样吵闹轻佻之地,甚至有几分适度的烟火气和从容感,并不令人反感。

    可却足够令人震惊。

    “你竟真在此处行商贾之事?”一位吏部巡察使惊道。

    卓思衡笑了笑说道:“大人是吏部的官员,瑾州州学一案在六部几乎各个部门都过了一遭,免职的官员名字想必大人都要倒背如流了吧?”

    因被说中实情,吏部特命的监察使倒也是不置可否。

    “州学没了人也没了银子,处处百废待兴,下官唯一能做的便是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尽可能周转筹措。于是清理出这条路来,以季置租金,他们若愿意自备木瓦搭建,我们可以出人力帮忙,免除些租子,咱们瑾州永明是个商贸之风隆盛的宝地,商贾听闻有这样的机会便趋之若鹜,此街建好倒也没废太大功夫,只是有些亭铺时日久了还是加固一下比较稳妥。”卓思衡恳切道。

    吏部的巡察使被他带跑了思路,顺口点头道:“确实是亭子不是长久之计,若是垒砌围住三面墙壁,倒也可无忧……”

    一旁他的同僚猛地咳嗽两声,此人才猛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赶紧再度板起脸来。

    陆恢和卓思衡都是专业的,他们不会笑,但几个吏员却是朝廷的专业官僚,实在憋不住,脸已经憋红了。

    “与不与民争利,不该我等过问。”顾缟却不为所动,泠然道,“眼下情形与江南府巡检司所参并无殊异,其言符实,卓提举你的确是借州学读书清净之地染铜臭之污,肆意经商纵其资材招摇过市,有辱圣人斯文。”

    卓思衡听完也不急躁也不羞愧,收敛笑意后义正严词道:“敢问大人,无银两薪俸,如何重振此地斯文?”

    “我并非学政,此事也非我职责。”

    顾缟是绝不跟着卓思衡思路走的硬骨头,但他不是没有办法。

    “大人此言差矣。御史台为何被称‘难苦官’,一是俸禄不多,主理之事却挨累且开罪人,二是其身负监察之职,监为眼目为天下睁张守定是非公理,察则要明辨实情代圣开听,若不详知所察之事,如何称之为察?如何明察?大人来之前若是没备好学政之业的功课与要务,岂不是渎职之辈?下官不信圣上以明断之德会任由如此官吏来做这巡察主使的当断正听之职。”

    此言一出,好些人都白了脸,有的是气,有的却是怕,即便是王伯棠也被卓思衡的气势镇住,一时竟愣住,饶是被卓思衡点名直诤的顾缟也是没料到会闻得此言。

    “休得无礼,顾大人今日一早抵达我们永明城的码头时,手上还捧着州学案的案宗,怎能说是不察呢?”

    潘惟山如何圆滑通事,当即出来圆场,像是申斥卓思衡言语过激,却是搭好台阶,又明着告诉卓思衡顾大人并非不知情况,卓思衡该说的都已说到了位。这台阶此时不下更待何时?

    卓思衡如何聪慧敏锐,他不是走下台阶,直接采用滚下台阶的方式说道:“若要知晓全貌详情,只看这一处并不能评议,下官相信顾巡察得见之后必会有所得。”